2021吉林特崗教師招聘3100人實施方案
來源: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招聘 發布時間:2021-06-16 09:42:06
摘 要推薦課程 2021吉林特崗教師招聘輔導課程
零基礎入門 2021特崗教師-學在當下啟航班
備考交流群 2021吉林教師招聘備考交流:1055536543
------------------------------------------------------------------------------------------------------------------------------
1 招考人數 3100人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1年農村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人力資源社會部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1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公開招聘有關工作的通知》,為做好我省2021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以下簡稱特崗計劃)實施工作,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特崗計劃的目標、重點和實施原則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吸引更多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加強全省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
切實加強鄉村學校教師補充,優先滿足貧困地區村小、教學點的教師補充需求,縣城學校不再補充新的特崗教師;持續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保持合理的性別比例,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體音美、外語、信息技術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的補充。為加強鄉村學前教育教師補充,2021年繼續在部分縣(市、區)招聘學前教育師資。
按照“統籌規劃、創新機制、合理配置、科學管理”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特崗計劃實施工作。
1.實施特崗計劃要與中小學(幼兒園,下同)教師編制管理相結合。特崗計劃應在省統一為各地核定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內實施。設崗縣(市、區)必須是農村師資力量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能確保在3年內通過自然減員和清理擠占教師編制的地方。服務期滿經考核合格、且自愿留在本地學校繼續任教的特崗教師,在核定的編制內安排教師崗位,并正式聘用。
2.實施特崗計劃要與優化中小學教師隊伍結構相結合。設崗縣(市、區)要在統籌安排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優先解決城鎮義務教育學校超編人員的基礎上安排特崗計劃,城鎮義務教育學校超編人員尚未解決的,暫不設崗。逐步解決農村學校教師數量不足、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縮小城鄉教師資源差距,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精良、結構合理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
3.實施特崗計劃要與中小學教師隊伍總體建設規劃相結合。各市(州)、縣(市、區)要根據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目標、人員編制情況、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和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需求,總體規劃新師資的補充,統籌考慮地域、學科、學段及教師學歷、年齡、素質等因素,合理設置教師崗位,科學配置教師資源,健全完善教師隊伍補充的長效機制。
4.實施特崗計劃要認真執行國家和省的文件精神和相關政策。在設崗縣(市、區)分別落實國家和省特崗教師指標,并視情況在部分地區同步實施國家和省級特崗計劃。特崗教師崗位全部設置在鄉鎮及以下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及獨立設置的公辦幼兒園,優先滿足村小、教學點的教師補充需求。特崗教師工資標準及相關待遇、招聘條件、辦法及程序、聘后管理等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二、設崗計劃和實施范圍
2021年計劃招聘特崗教師3100人。其中,國家計劃1700人,省級計劃1400人。中小學特崗2950人,幼兒園特崗150人。
完全實施國家計劃的22個縣(市、區),包括榆樹市、延吉市、圖們市、敦化市、琿春市、龍井市、和龍市、汪清縣、安圖縣、雙遼市、伊通縣、集安市、大安市、鎮賚縣、前郭縣、長嶺縣、乾安縣、臨江市、撫松縣、靖宇縣、長白縣、長白山管委會。
完全實施省級計劃的17個縣(市、區),包括九臺區、雙陽區、德惠市、公主嶺市、永吉縣、磐石市、樺甸市、蛟河市、鐵東區、梨樹縣、東豐縣、東遼縣、龍山區、扶余市、寧江區、哈達山示范區、梅河口市。
同時實施國家計劃和省級計劃的5個縣(市、區),包括農安縣、柳河縣、洮北區、洮南市、通榆縣。
在16個縣(市、區)實施學前教育,包括農安縣、九臺區、德惠市、公主嶺市、磐石市、樺甸市、柳河縣、洮北區、洮南市、通榆縣、東豐縣、東遼縣、龍山區、扶余市、寧江區、梅河口市。
根據教育部工作要求,特崗計劃與碩師計劃結合進行,全省有21個設崗縣(市、區)與符合申報2021年上崗的碩師計劃應屆本科畢業生簽訂協議并經教育部批準取得碩師資格,需占用178個特崗計劃指標,不參加特崗教師考試。
三、招聘對象、條件和服務期限
(一)招聘對象
1.以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畢業生為主,鼓勵本科師范專業畢業生應聘。
2.適當招聘高等師范??飘厴I生。
3.吉林師范大學等省屬師范院校的應屆畢業生中,取得國家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資格的人選。
4.服務期未滿的特崗教師不得報考2021年度特崗教師。資格審查階段將進行信息比對,一經發現取消報考資格。
(二)招聘條件
報名者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思想品德條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新時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熱愛農村教育事業。
2.年齡條件。年齡在30周歲以下(1991年7月1日后出生)。
3.學歷條件。申報初中教師崗位,其學歷要達到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學歷及其以上程度;申報小學(學前)教師崗位,學歷要達到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含初中起點五年制初等教育???學歷及其以上程度;申報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學的初中教師崗位,學歷可以放寬到對應專業的全日制師范類??茖W歷畢業生。申報中小學崗位人員所學專業要求與報考崗位學科對口或相近。
4.教師資格條件。一是已取得相應層次教師資格證書的人員。二是暫未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人員,可持在有效期內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教育類研究生提供《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證書》。嚴格“持證上崗”,所有擬聘人員在辦理錄用手續前須取得教師資格證書。
5.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及其以上標準,申報語文學科崗位應達到二級甲等及其以上標準,少數民族教師達到三級甲等及其以上標準,并取得《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
6.身體條件。符合教師資格證認定的體檢標準。
7.教育教學能力。具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備的能力和素質,掌握和運用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和技能,勝任招聘崗位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
8.其他。無刑事犯罪記錄和其他不得聘用的違法記錄。
(三)服務期限
特崗教師服務期為3年,服務期內全部安排在鄉鎮及以下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獨立設置的公辦幼兒園)任教。根據當地教育教學需求可在所服務的縣(市、區)鄉鎮及以下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設崗學校(獨立設置的公辦幼兒園)之間交流。
四、招聘程序
特崗計劃實行公開招聘,合同管理。招聘工作由省教育廳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廳共同負責,遵循“公開、公平、自愿、擇優”的原則,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1.公布需求。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提出使用計劃,經當地機構編制部門審核同意后,報省教育廳匯總,通過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招聘入口進行報名(http://tg.jlipedu.cn)、主流媒體和教育部特崗計劃網站(http://tg.ncss.org.cn)面向社會公布各設崗縣(市、區)招聘特崗計劃教師的學科、數量及崗位要求。
2.報名和資格審查。報考人員登錄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招聘系統進行報名。市(州)教育局登錄招聘信息系統后臺進行資格審查。面試前,各市(州)需對筆試報名階段未提供畢業證信息的應屆畢業生的畢業證和學信網學歷認證報告進行資格復查。報考人員簽約前需提供原件進行復查,凡是弄虛作假或不符合招聘對象及條件的人員,在筆試、資格審查、面試、培訓、聘用等任何環節中一經發現,一律取消資格,所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己承擔。
3.考試。采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考察報考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筆試由省統一組織,根據考生的志愿,按照筆試成績(含加分)從到低分的順序,原則上以設崗縣(市、區)分學段、分學科崗位設置數的1:3比例依次確定面試人選。對個別生源較少的緊缺學科崗位,將根據實際調整入選比例。面試由市(州)教育局、人社局統一組織,設崗縣(市、區)參與實施。
4.體檢。市(州)統一組織擬聘人員進行體檢。
5.考核。設崗縣(市、區)對擬聘人員的現實表現進行綜合考察核實。
6.確定人選??疾旌细袢藛T由市(州)匯總報省教育廳,由省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審定。擬聘人員名單在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招聘系統進行公示。
擬聘人員經公示無異議后需在規定時間內報到并簽約,不在規定時間內報到并簽約的人員視為自動放棄。
7.遞補聘用。因各種情況出現崗位空缺的,在已參加筆試并進入面試的人選中依次遞補,遞補聘用后仍有崗位空缺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劑或組織二次招聘,遞補聘用工作由各市(州)負責。
8.培訓。培訓時間、方式等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另行通知。
9.簽訂合同。擬聘人員與設崗縣(市、區)教育局簽訂為期3年的聘用合同,省對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雙方的權利、義務和終止合同的條件作出總體規定,具體條款由設崗縣(市、區)自行確定。
10.上崗任教。設崗縣(市、區)安排特崗教師到設崗學校任教。
11.其他。如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本次招聘方式、時間等發生變化的將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做出調整,并在公告公布的網站發布相關補充公告或通知,請廣大考生予以關注。報考人員需保持電話暢通,因電話無法聯系導致后果的責任自負。
(責任編輯:李賀)